当视线受阻时,为确保行车安全,需要在行车前、行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 全面检查车辆灯光系统:确保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等所有灯光都能正常工作。大灯能照亮前方道路,雾灯在雾天、雨天等低能见度情况下穿透力强,转向灯和刹车灯则是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递车辆行驶意图和状态的重要信号。
- 清理车窗和后视镜:出发前要彻底清除车窗上的污垢、水渍、积雪或冰霜等,保持玻璃通透。同时,擦拭干净后视镜,必要时可以使用除雾剂,防止行车过程中起雾影响视线。
- 降低车速:视线受阻时,车辆的制动距离和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都会受到影响,此时应适当降低车速,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在能见度较低的路段,如大雾天气,车速要控制在能确保安全制动的范围内。
- 合理使用灯光:根据不同的视线受阻情况,正确使用灯光。在雨天、阴天光线较暗时,应开启近光灯;遇到雾天,要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如果是夜间行车且视线不佳,远光灯可以在适当情况下使用,但遇到对向车辆时,要及时切换为近光灯,避免造成对方炫目。
- 保持安全车距:加大与前车的距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制动情况。由于视线受阻,驾驶员对前方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会延长,安全车距应比正常情况下更大,至少保持 5 - 8 秒的跟车距离。
- 谨慎超车和变道:视线不好时,超车和变道的风险大大增加。若非必要,尽量避免这些操作。如果必须超车或变道,要提前观察周围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状态,提前开启转向灯,确认安全后再缓慢进行。
- 利用导航和路况信息:通过手机导航软件或车载导航系统,提前了解前方道路的路况信息,如是否有拥堵、事故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行驶路线。同时,一些导航软件还能提供实时的天气和能见度信息,帮助驾驶员做好准备。
- 使用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现代车辆配备了多种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如倒车影像、全景影像、雷达等。在视线受阻时,可以借助这些设备来辅助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 遇到浓雾天气:开启雾灯、近光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严格控制车速,必要时可将车速降低至 20km/h 以下。如果雾气实在太重,能见度极低,应选择安全的地方靠边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等待雾气消散。
- 暴雨天气:打开雨刮器至合适的速度,保持车窗清晰。如果雨势过大,视线严重受阻,应找安全的地方停车等待,不要冒险继续行驶。同时,要注意观察道路是否有积水情况,避免车辆陷入积水路段。
- 夜间行车视线不佳:除了合理使用灯光外,要注意观察路面的反光情况。一般来说,黑色的路面表示干燥,而反光的路面可能有积水。此外,要注意观察路边的标志和建筑物,以此来判断车辆的行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