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主要有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和 CVT 变速箱等类型,以下是它们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
- 结构组成:主要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有些车型还会有动力输出机构。变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轴、同步器等,操纵机构用于控制换挡。
- 工作原理: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相互啮合,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不同的车速和扭矩输出。驾驶员根据行驶条件,手动操作换挡杆,通过操纵机构使相应的齿轮副进入或退出啮合状态。例如,在起步或爬坡时,挂上低速挡,此时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传动比大,能获得较大的扭矩,但车速较低;在高速行驶时,换上高速挡,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传动比小,车速较高,但扭矩相对较小。同步器的作用是使待啮合的齿轮在换挡时迅速达到同步转速,便于顺利挂挡,减少齿轮磨损。
- 结构组成:通常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换挡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 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取代了手动变速箱中的离合器,它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动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改变扭矩大小。行星齿轮机构是实现变速的核心部件,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和制动器、离合器的作用,改变传动比。液压控制系统根据车速、节气门开度等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如离合器、制动器)的工作,实现自动换挡。电子控制系统则对整个变速箱的工作进行精确控制和监测,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操作,实时调整换挡时机和油压等参数。
- 结构组成:主要由两个离合器、两组行星齿轮机构、换挡执行机构、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等组成。
- 工作原理:双离合变速箱相当于两个手动变速箱的组合,由两个离合器分别控制不同的挡位。一个离合器控制奇数挡(1、3、5、7 挡等),另一个离合器控制偶数挡(2、4、6 挡等)以及倒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需要换挡时,预先将下一个挡位的齿轮啮合好,通过离合器的快速切换来实现换挡。例如,车辆在 1 挡行驶时,2 挡齿轮已预先啮合,当达到换挡条件时,控制 1 挡的离合器分离,同时控制 2 挡的离合器接合,实现快速换挡。这种换挡方式大大缩短了换挡时间,提高了动力传递效率和换挡速度,使车辆的加速性能更好。
- 结构组成:主要由液力变矩器(部分 CVT 有)、金属带、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主、从动轮的工作直径来实现无级变速。金属带套装在主、从动轮上,当需要改变传动比时,电子控制系统根据车速、油门踏板位置等信号,控制液压系统使主、从动轮的直径发生变化。例如,在加速时,主动轮直径变小,从动轮直径变大,金属带在轮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实现传动比的连续变化,使发动机转速与车速始终保持最佳匹配,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CVT 变速箱在整个变速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挡位切换,动力输出非常平顺。